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身边感动 榜样力量

——“感动校园人物”系列报道
 
    编者按:感动,如春日阳光,温暖心房;如夏日甘霖,滋润心田;如秋日红叶,醉人心脾;如冬日雪花,洗涤心灵。感动,无处不在,它不必惊天动地,无需轰轰烈烈,却能在细微处给心以滋养;榜样,并不一定“高大全”,只要其身上某种精神闪着光。在这个寒冬里,学院团委和宣传统战部在系部推荐、个人自荐的基础上,评选出几位优秀在校生代表,联合推出本期“感动校园人物”系列报道,与你一起,走进在校学生,寻找身边的感动,感受榜样的力量。
 

感动人物:杨端,女,烟花爆竹工程系花炮1401班学生,学生干部,怀化人。

感动理由:面对遭遇意外的父亲,她不离不弃,牺牲学业守在病榻前悉心照料;面对家庭的窘迫,她勇于担当,毅然用孱弱的肩膀撑起风雨飘摇的家。她用坚强和爱诠释着孝义与责任,她没有光彩夺目,但她身上的传统美德之光却熠熠生辉。

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在2013年9月之前,杨端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弟弟。一家人生活在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的一个偏远小山村里,虽然过得清贫,但是一家六口其乐融融,尚还年少的她无忧无虑。

    2013年9月,杨端爸爸在上山伐木时不幸被大树砸中,当场昏迷不醒。这,犹如晴天霹雳,让这个原本安宁幸福的家陷入困顿。杨父被送往当地人民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每天需上千元的医疗费。尽管全力救治,却还是在一个星期后因病情恶化,被转到了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而此时,杨父事故的责任人却失去了联系。面对父亲每天上千元的医药费,面对每天以泪洗面的爷爷奶奶和母亲,面对家里没人收割的稻谷,面对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年仅18岁的杨端甚至想过轻生。

    但看到年迈的爷爷奶奶,幼小的弟弟,杨端不得不擦干泪水振作起来。她决心担当起家庭顶梁柱,帮家里渡过难关。这一年,杨端正好高三,为了照顾病榻上的父亲,为了能多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杨端放弃了考理想大学的梦想,请了一个学期的假。每天不分昼夜地照顾父亲,不停地给父亲擦身子、量体温、按摩腿脚,晚上就趴在父亲的病床边睡觉。除此之外,她还要为父亲打官司的事情四处奔走,为父亲的医疗费四处筹钱。

    她的高中班主任知道她家的遭遇后,为她发动了全校性捐款,筹集了3万多元。杨端还向县里有关部门反映,得到了政府的部分资金帮助。这也是当时打算去打工养家并供弟弟上学的杨端能顺利走入大学的原因之一。而杨父,在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后,并没有好起来,也永远地不能陪在杨端身边了。

    悲伤过,痛哭过,生活还要继续。进入大学的杨端,认真学习,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成为了学生干部。学院的助学金、生源地信用贷款,让她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了保障,但她还是会在课余时间同时打几份工,发传单、做服务员、做话务员,在校学习期间不仅没有给母亲增加一点负担,还能时不时能用自己打工省下来的钱补贴家庭开支。她,在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讲述着“千经万典,孝悌为先”这一简单的道理。

 

感动人物:陈滔,女,应用外语系酒店管理1301班学生,学生干部,预备党员,衡阳人。

感动理由:有人说,献爱心不是捐钱就是出力,那是有钱人和有闲人的事。而她,出生于普通家庭,没有锦衣玉食,也要刻苦学习,却坚持四年助养残障儿童,并利用假期去医院照顾素不相识的孩子。她,比她帮助过的那些孩子,也只不过大了十二三岁而已。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献爱心是每个人的事。

“小妈妈”陈滔

    中共预备党员、班级生活委员、第八届学生会主席、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首届应用外语系团学干部培训班组织者、系部军训助理教官、助理辅导员——这是陈滔在学校的标签。

    而在学校之外,陈滔还有另外一个标签——“小妈妈”。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但当了解了陈滔的事迹之后,便会为她而感动。

    今年暑假,陈滔在自己加入的某公益组织QQ群里得知,一名不到5岁的邵阳男孩小伟(化名)得了肾病综合征,在湘雅附二医院住院。小伟家里只有奶奶和爸爸,爸爸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时刻照顾孩子,照顾小伟的任务落在了奶奶身上。而奶奶由于上了年纪,又不会说普通话,所以在照看孩子上有些吃力。于是,陈滔萌生了去医院照顾小伟的想法。在和小伟一家人取得联系后,陈滔便从衡阳老家赶往湘雅附二医院,每天亲手给小伟喂药、喂饭、陪他打针、哄他入睡。陈滔的到来给没有妈妈的小伟无限温暖,以至于小伟到后来情不自禁地称呼陈滔为“妈妈”,而且,再难吃的药,如果是“妈妈”喂才肯吃,就连奶奶喂都不愿意吃。小伟出院的时候,陈滔送他回家。在邵阳市新宁县的一个小山村里,陈滔第一次见到了小伟的家——老旧的房子已经倒了半边,一家人就住在随时都有可能倒的另一边房子里。此情此景,陈滔再次动容,临走时除了给自己留了几十元路费,身上其他的钱全给了小伟奶奶。

    陈滔常说,自己只是个学生,在经济上帮不了多少,但是可以做的,还是很多。自高二起,她开始助养衡阳市社会福利院的一名残障儿童,每月给他寄20元钱,并一有空就去照顾他。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在现在的社会,20元钱不算什么,可是我们的大多数人,又为素不相识的人做过什么?更何况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每月20元钱,也是需要从父母给的生活费里节省下来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月一月,坚持了四年。
    进入大学以来,陈滔一直担任着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代理会长一职。两年里,她不辞辛劳,组织协会高质量完成了各类大小活动十余场,参加了随手公益-湖南义捐衣物整理、守护麓山美丽、传承雷锋精神大型环保公益活动以及红十字会组织的大型义卖活动等等。陈滔身上体现的爱心善心,是当今社会不可多得的美德,传递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

 

感动人物:旦智多杰,安全技术系测绘专业1401班学生,青海人,藏族。

感动理由:出生在青海农村,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他就知生活的不易;来大城市读书,面对繁华的世界,他学会了自强不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每天要学习、要打工,过得比身边的同学辛苦很多,但他依然快乐从容,脸上流露的笑容让人如沐春光。

自强不息的生活勇者

    旦智多杰,我院众多藏族学生中的一个,手上配带的红色念珠是他的标志物,如果你留心,便经常能在固定的时间点,在学校食堂、精业楼找到他的身影。而他,总是笑呵呵,乐观积极阳光的样子。

    旦智多杰从小与母亲两人生活,母亲没有固定收入,农闲时节靠在工地搬水泥、沙子、砖,一点一点地挣钱来撑起这个家。小小年纪的旦智多杰也会跟着母亲打零工,童年的记忆里,上学之外的时间,不是在帮母亲做农活,就是去工地上做些小零工,会因为领到20元的工资而感到无限满足。

    来到大学,学费、生活费,一年的开支上万计,为了主动承担自己的生活费,旦智多杰在学习之余的时间尽可能地多做兼职,不但为自己赚取了生活费,还用节省下来的钱带回去给母亲。一入校,当他得知学院食堂有兼职机会,提供中餐晚餐,还有工资,他便毛遂自荐,从此成为了食堂的一名清洁人员,负责收拾餐盘、打扫卫生。每天的进餐高峰时段,餐盘菜渣不一会儿就遍布整个餐桌,清洁量实在不算小,但他却不怕脏和累,对于他来说,食堂兼职不但解决了中餐晚餐,每月还能再挣160元,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深夜的精业楼里,上完晚自习的同学收拾好书本准备回宿舍睡觉,而这个时候,旦智多杰还要留下来,从2楼到4楼,每层的阶梯教室,一排排检查和清理垃圾,待打扫整洁后才能回去休息。这样下来,每间教室每个月能挣100块钱,3间教室就是300块钱。

    这些校内兼职收入,加上食堂提供的中晚餐,他的生活已不成问题。但为了能让母亲轻松些,他还会在节假日外出兼职,攒下钱寄给母亲。每到周末,在别的同学外出逛街或窝在宿舍上网、睡大觉的时候,旦智多杰在忙着发传单、做包装、搬货。他也会觉得累,但他说这样做会更觉得心安,“男儿当自强,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打工占据了太多时间,旦智多杰却没有落下学习。语言差异让他在听课时很吃力,老师讲得过快时他甚至会听不懂。他只能一边学习普通话,多与同学交流,一边对不懂的知识点及时向老师请教。也因此,别人玩的时候他在工作,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在学习。慢慢地,他的普通话有了很大进步,学习成绩也保持在中上游。

 

感动人物:沈高乡阳,电气与信息工程系电子1301班学生,耒阳人,预备党员,学生干部。

感动理由:身兼数职仍保持着系部第一名学习成绩的他,用刻苦学习的精神带动同学,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服务同学,用实际行动践行者“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的人生格言。在他身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虽远,奋力追梦的人终会走到。

追梦不怕路途长

    沈高乡阳,这个四字名字很容易被人记住,而他恰好也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学习刻苦认真,团学活动热心,综合素质优异,表现模范先锋,这是沈高乡阳作为一名优秀学生干部的形象表征。

    今年大三的沈高乡阳是电气与信息工程系电子1301班的学习委员,院团委信息部部长,电气与信息工程系团总支副书记,电气与信息协会负责人。

    作为一名学生,他学习刻苦,课上认真听讲,课外勤于钻研,成绩优秀。大二上学期末取得了英语三级证、计算机证、CAD绘图证、电工证、普通话二乙证。每当同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担任学习委员的他也是义不容辞地给予帮助。在他看来,一个人学的好不是难事,难的是一个班学得好。在他的鼓舞和带领下,班上同学的学习氛围浓厚,33个人参加电工证考试,32个拿到了电工证。因为他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责任心,老师给了他担任安监1401班单片机课程助教的机会,这对于他来说是莫大的肯定。

    去年的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他主动跟老师请缨参加。因为所比赛的项目并不是他所学专业,学院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实验室,为了能接触这种设备,他恳请系主任跟某院校联系以提供练习机会,期间,系主任委婉提醒,不是本专业的他参加比赛可能会吃亏,但沈高乡阳还是想要参加比赛。在他的坚持下,系主任为他争取到了去某院校实地操作一天的机会。那一天,为了抓紧时间多练习几次,他从实验室开门到晚上10点实验室关门,一直在进行实践操作。虽然最终比赛只获得了第六名,但却只比有此优势的某院校低2分。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几年里,他在学校的各类活动做后勤工作不少于300次,工作勤恳,尽职尽责,每次都能出色完成任务。刚开始加入信息部,他完全是个外行,音响设备又多又繁琐,他只能不断花时间去钻研和实践。学院社联成立七周年庆典,是他第一次作为信息部负责人带领部门同学参与音响设备调试工作,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多的设备,他只能事先把设备准备好,借助于相关书籍,边看边学,顺利地完成了调音工作。自那以后,他进步神速,很多同学一看到做户外活动用的那些“宝贝”——音响、话筒、调音台、蜘蛛网一样的线团便头疼,可这些设备到他手里就显得特别听话,因此,每次大型活动,组委会的老师同学都习惯性地找“沈高!”“沈高——”。去年和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都是维修组的组长,乡亲们起先都不太放心把问题不大的家用电器交给他们修,往往是拿了特别破旧的小家电给他们“试手”,组员们有些气馁,沈高乡阳却说:“没事,越是这样,越锻炼我们啊!”他暴晒在阳光下,拿着维修书籍边看边学,啃掉了几块“硬骨头”,当地居民见这个小伙子还有两把刷子,奔走相告,一时间维修组的生意“暴涨”,他们短短五天时间修好了一百多件家电,赢得了乡亲们的高度赞赏,沈高还被当地大妈们笑称是“最佳女婿人选”。

 

 

感动人物:王晓庆,经济贸易系市场营销1402班,张家界土家族女孩。

感动理由:跑道漫漫,摇曳的马尾展示了活力四射、青春无敌的英姿,纤细的背影写满了不言放弃、坚持到底的倔强。这位爱好体育,看起来柔弱,跑起来却像风一样的女子,以矫健的步伐、坚强的毅力塑造了别样的美丽。

征程漫漫,不言放弃

    在大多数人眼里,女孩子的爱好无非是琴棋书画,王晓庆却不然,出生于张家界土家族一个普通家庭的她从小热爱体育,羽毛球、兵乓球、篮球、溜冰等都是她热衷的项目。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校运会上,她取得了女子200米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位跑起来像风一样的女孩,用自己的毅力顽强拼搏,跑出了人生的精彩。

    王晓庆从初中开始接触体育比赛,初一时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取得了800米第一的好成绩,自此,她对运动的喜爱陡然上升,运动一路伴随着她成长,同时也带给他健康活力。在后来的初、高中各次运动会上,200米、800米、铅球、跳高,她都能取得不错成绩。

    进入大学后,相较于中学,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王晓庆更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锻炼自己。今年,她代表学院去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定向越野比赛,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省级运动会。想到一同参加比赛的有很多体育生、专业选手,心里便忐忑不安,深知任务重责任大。于是赛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她坚持每天训练,下雨天在学校跑6000米,天晴出去越野实战,不浪费一点时间。烈日酷暑下,南郊公园、岳麓山、洋湖公园、烈士公园都留下了她的汗水。有时候学习很累,即便这样,她也会坚持训练跑完全程。功夫不负有心人,湖南省大学生定向越野比赛中,面对众多的职业选手、体育生,王晓庆取得了第八名的不错成绩。

    王晓庆把运动当成自己的朋友,不愉快时会用运动宣泄自己,在运动中也体会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拔河时,我明白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跳高时,我明白要跳过一个新的高度,先得战胜自己的恐惧。每次比赛,有成功,有失败,但无论哪一个结果,只要超越了自我,便足以成为自己的冠军。”

 

感动人物:胡肖意,安全技术系建安1404班,衡阳人,学生干部。

感动理由:作为一名轨道交通安全志愿者,他本着“服务为本、乘客至上”的理念为乘客服务;作为志愿者队伍中的负责人,他本着“团结同学、责任为先”的理念做好全局工作。他或许曾是父母娇生惯养的儿子,但从他担任志愿者服务活动负责人的那一刻起,他俨然已成为一个能担当起责任的男子汉了。

担当责任,收获成长

    今年暑假,我院安全技术系派出一支学生队伍参与广铁集团衡阳客运段的轨道交通安全志愿者服务活动,胡肖意是这批志愿者中的学生负责人,负责全体志愿者的考勤与管理的工作。

    ”社会不比学校,火车上相当于一个小社会,什么人都有,与乘客打交道时要处处忍让,与人和善,更重要的是你不仅仅要为同学们考勤,还要对他们的人身安全负责,要时刻谨记安全第一。”牢记着老师的教诲,胡肖意带着近40名学生踏上了广铁集团衡阳客运段的各辆列车上。

    列车上,胡肖意和他的同学们尽心为乘客服务,碰到一些乘客的故意刁难他会尽量忍让,遇到不会处理的问题及时虚心向老乘务员们请教。除了做好自己负责车厢的工作外,胡肖意还必须有全局意识。快到站时及时通知志愿者们按时开门放客,开车后认真检查车门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列车晚点时耐心和乘客们解释以求得到他们的谅解。每次下班后,他还要认真清点人数,然后统一坐车回学校。有同学问他,“你家就在衡阳火车站旁边,为什么不回家呢,大晚上的还和我们一起回学校?”胡肖意回答,“因为老师让我做负责人,那我就一定要对你们的安全负责,要把你们安全送回学校,和领导发短信报平安,这样我这班车的任务才算完成”。一次,胡肖意在完成工作任务把同学们送回学校,正在回家的路上,得知一位志愿者突发胆结石,他马上从回家的车上下来,然后接到同学并将他送到医院陪他打针,待同学情况明显好转后,胡肖意又将他安全地送回他亲戚家,并向学校老师报平安,这才放心地回家。

    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一个一直以来被父母宠溺的男孩有了责任意识,这是胡肖意成长的收获。而他所体现出的尽职与担当,也让我们感慨,社会才是最能让人成长的沃土。

13

2015.12

分享